城市记忆 | 屯溪的"船上人"今何在

焦点黄山 2018-12-14 08:55:0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阳湖外边溪位于阳湖下村的“溪”(指新安江这条河,屯溪方言称“河”为“溪”)边(即江畔),与水息息相关的地方,必然有船民的故事。据说清末时期,这里的船民立周王庙于阳湖下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在庙前河滩搭台唱戏酬神数天,亦在船篷内张贴周王画像,设小神堂供周王牌位。

阳湖外边溪位于阳湖下村的“溪”(指新安江这条河,屯溪方言称“河”为“溪”)边(即江畔),与水息息相关的地方,必然有船民的故事。据说清末时期,这里的船民立周王庙于阳湖下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在庙前河滩搭台唱戏酬神数天,亦在船篷内张贴周王画像,设小神堂供周王牌位。

新安江船民当年奉周宣灵王为司风雨之神的风俗,据说是源于“九姓渔船”,而当时屯溪境内新安江漂泊的船民被认为是“九姓渔民”的后裔。那么何谓“九姓渔民”?

九 姓 渔 民

“九姓渔民”是生活在钱塘江流域水上渔民的称呼,他们的活动范围遍及杭、严、徽、金、衢,几乎整个钱塘江流域都有他们的足迹。“九姓渔民”的九姓是: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原称“九姓渔民”或“九姓渔船”,主要以打渔为生,也有从事客货运的。

关于九姓渔民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南宋亡国士大夫的遗种。南宋都杭,士大夫们对严陵山水都很熟悉也很喜爱,亡国后来此地避世,“两桨一舟,自成眷属,浅斟低唱以外别无他长,俗称‘九姓渔船’,亦称“茭白船’,言止能助人清谈而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明朝歌伎之后,明朝时官绅富户之家皆私蓄戏班歌伎,一旦主人败落,其艺班即流落江上,而其中多来自江山县之富户人家,故又称之为“江山船”云云。

第三种说法认为他们是明初陈友谅及其部属之后,这一说法最为普遍,也为九姓渔民自己所认可。

排名前列、二种说法都有明显的漏洞。因为南宋遗民也好,明朝歌伎也好,都是不可能限于九姓的。而“江山船”一般指的是船型和江山籍的船民,与“九姓渔民”扯不上。但对于陈友谅及其部属后裔之说却有种种证据,明清以来有多种私家史料笔记皆持此说,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为九姓渔民平反的严州知府戴檗所写的《严郡九姓渔船考》,也同意这个说法。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骁勇善战,屡立大功,奉命镇守严州,在此设浙江行省。将战败者交由李文忠监管,是对他的莫大信任。由于九姓渔民安置在严州居多,因而“桐严哥”、“桐严嫂”、“桐严妹”居然成为九姓渔民的代称了。

由于世世代代在水上漂泊、生活,九姓渔民只能在内部通婚繁衍,“自为婚姻”,“自为族类”,几百年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水上部落,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其中又以水上婚礼最有特色。

水 上 婚 礼

九姓渔民婚礼的仪程与岸上人基本相同,定亲、送盘、送大奁、谢礼、拜祖先、拜天地等仪式都与岸上人无异,只是要简陋得多。不过与岸上人不同的是,送妆奁不是在早上而是在傍晚进行。

婚礼从接亲开始。在一派鼓乐声中,一艘披红挂绿的彩船——轿船从男方的母船出发,往江心划去,在江心转了三圈后再来到女方的船边停下,放过鞭炮,接过新娘和妆奁,又往江心转三圈,再送到婆家,放过鞭炮后再上船,其仪式与岸上接亲相似,只不过轿子换成船而已。

也有更直接的则不用轿船接亲,男女双方的彩船停泊在一起。但船帮不好相碰,以免今后两亲家吵架。穿好嫁衣的新娘由利市娘娘和端灯姐姐扶出船舱外,由新娘的娘舅抛过船去,男方早已有几个壮汉准备着,稳稳地接住新娘,就在船头举行婚礼,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

新郎欣喜地揭去新娘的红盖头,这时,鼓乐齐鸣,鞭炮大作,来祝贺喝喜酒的亲朋好友们纷纷上船,人们纷纷向这对新人祝福,祝愿他们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男女双方的彩船也并在了一起一一结亲了。

新中国成立后,“九姓渔民”也随着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开始新生活。他们的后代不仅上了岸,上了学,有的进工厂当了工人,有的还当了国家干部,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待定

待售 公寓 低层 江景地产

屯溪南滨江路南侧,一江园小区西侧 查看地图

暂无 40年

暂无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381615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44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