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能否真正踏上融杭的“高铁”!

焦点黄山 2019-01-08 09:21: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乘着杭黄铁路开通的东风,1月4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对接,举行两市区域合作工作交流座谈会,签署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等“1+9”合作协议。

躬逢盛世襄盛举。

乘着杭黄铁路开通的东风,1月4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率领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对接,举行两市区域合作工作交流座谈会,签署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等“1+9”合作协议。

这是继去年10月25日杭州都市圈第9次市长联席会议正式确定黄山市和衢州市成为杭州都市圈新成员之后,又一务实高效的融杭举措。

“杭州与黄山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杭黄两地合作从未像今天这样恰逢其时。”

市委书记任泽锋说:“随着杭黄铁路的开通,黄山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将实现革命性重塑,成为全国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真正意义的皖浙赣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黄山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推动规划无缝对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共保互利、服务共建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杭州跨入同城时代的黄山,能否真正踏上融杭的“高铁”,交出融杭的精彩答卷?

上篇

融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黄山市东与杭州市临安、淳安相邻,南与衢州市开化接壤,纵贯临安、歙县境内的天目山把黄山和杭州的臂膀紧紧地挽在一起,发源于皖赣交界的怀玉山山脉休宁县境内六股尖东坡的新安江,经古徽大地,东流到浙江淳安、建德,是钱塘江、富春江的正源、浙江省较大的入境河流,是上下游人民共同的母亲河。

新安江流域山水形胜,滋润一方人民,曾哺育了称雄明清300年的徽商。历史上,黄山地域和杭州地域曾同属会稽郡,交往历来十分频繁,当年的徽商沿着新安江水路和徽杭古道东进浙江、走向全国,涌现出了胡雪岩、张小泉等一大批拥有共同记忆的杰出代表;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与绵延千年的吴越文化千百年来交往交汇、渗透交融、历久弥新。

一条新安江,挽起高山田畴,哺育万千儿女,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文化圈。融入杭州都市圈、接轨长三角经济带,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之一。早在2015年黄杭两市就签署了全面深化合作交流协议。2016年杭州承办G20峰会,黄山市全力以赴保障好、服务好峰会,为峰会圆满成功作出“黄山贡献”。尤其是皖浙两省共同开展的全国排名前列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安江模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名单。

进入新时代,两地交流愈加密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都市圈城市投资者在黄山市兴办企业近300家、总投资额逾200亿元,解决就业5万余人,为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的徽商也积极投身都市圈城市创业兴业,目前在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的黄山企业有200余家,工作和生活的黄山人有4万多人。特别是近年来,黄山市与杭州市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限,尤其是地跨两省,黄山与杭州的融合受到诸多掣肘。若能打破地域界限、携手奔跑,是黄山人一直以来不变的渴望与梦想。

去年上半年,新一轮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着手前期研究,杭州市正在开展新一轮杭州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黄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应抓住规划编制契机,申请将黄山市纳入杭州都市圈予以统筹考虑。根据新一轮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前期研究的初步设想,将浙江衢州市与安徽黄山市作为“外拓”区域,强化纵深对接,在第9次联席会上正式确定接受黄山、衢州成为杭州都市圈新成员。

在1月4日举行的杭黄两市工作交流会上,两市达成共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杭黄两地战略合作将迎来新的契机,不仅可以更好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更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长三角区域提供重要的生态屏障。

“对于整个杭州都市圈而言,衢州、黄山的融入更大意义在于,打通了长三角南翼杭州西进大通道。如今杭黄铁路交通大动脉的开通将很好地打通南翼西进通道,带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秉承历史渊源,把握时代脉搏,紧紧抓住“共享一个圈”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迎接辐射,全面融入杭州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带,对黄山来说,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呼唤。

中篇

融杭之路的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探究融杭路径,本报记者近期赴都市圈城市节点进行采访,希冀在他们的融杭发展历程中找到开启黄山融杭的钥匙。

诸暨是一座山水之城,北邻杭州,南临义乌,风光秀丽,资源丰富。

“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诸暨走上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之路是不二选择。”诸暨发改局总经济师何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诸暨在20多年前就提出开放、创新,但这种开放、创新是在县域内部、封闭式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诸暨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方面遇到了‘天花板’,要开辟新的蓝海,那么,杭州都市圈就是一片新蓝海,诸暨在融杭发展中就要善于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有很多优势。融入都市圈,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优势拿过来加以利用,‘直接得分’或者‘过渡一板’,从而壮大自己。”何建平的比喻形象而生动,但却是他最深切的体会。

为此,诸暨市提出了“北承南接,开放创新”的战略构想。“北承”杭州都市区(圈),全方位对接杭州人才流、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实现与杭州的规划共绘、机制共创、产业共兴、设施共建、社会共享、要素共育;“南接”金义都市区,借力义乌的商贸、物流优势,抓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一带一路”“中欧”专列等战略机遇,拓展商贸和物流发展前景,带动本地产能转出去、产品走出去。

如何走好融杭路?诸暨市委市政府相继建设了500吨级内河航道和码头,开通了诸暨·杭州通勤高铁和城际公交、诸暨·义乌城际公交,发行了杭州通·都市圈诸暨卡,开建了杭州二绕诸暨段高速工程、临杭产业园和诸义产业自由港等,诸暨已成为杭州都市圈紧密成员。

向杭引进企业,承接都市区经济辐射,是诸暨融杭路径之一。位于诸暨次坞镇的临杭产业园,是诸暨“北承杭州”、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园区共招引杭州都市区优质项目40余个,占地1000余亩,投资总额达50亿元。

到杭建设“智岛”,主动拥抱杭州,共享高端资源要素,是诸暨融杭的另一创新方法。“诸暨岛”是诸暨排名前列离岛式智商集聚创业园区,是有效吸引技术、人才、资本和投资项目等要素柔性支持诸暨经济创新发展的桥梁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9家,入驻企业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共计拥有“国千”“省千”等高端人才10多名,已成为诸暨经济引擎的外挂增压器和新动能源。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即将在杭州举行,离亚运村最近的城市是诸暨,家门口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何建平说,“我们既要把握显性机遇,更要把握隐性机遇,要以超前的目光提前谋划,及时准确掌握和了解亚运的需求动态,动员诸暨更多企业参与产品的推荐发布工作,通过参与亚运服务加速融杭进程,目前我们还在着手《诸暨市“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为诸暨融杭发展指明方向。”采访中,何建平的电话不时响起,咨询、商谈有关亚运事宜,令人真切感受到诸暨人的超前意识和务实精神。

“诸暨的融杭之路比较经典,但其它县市节点中比如德清、海宁等融杭发展也很有特色。”杭州日报杭州湾新闻中心主任陈昌旭推介说。

融杭之路,德清走得最早,交通和产业是其两大抓手。几年间,杭宁高铁、宣杭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枢纽相继建设开通,德清与杭州全国首条跨区域城际公交开通,德清到杭州轨道交通方案作为都市区城际轨道已列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共联带动了产业共兴,德清临杭桥头堡的雷甸镇,抢抓德清无缝对接杭州、杭州产业“退二进三”等机遇,积极谋划临杭经济。从2000年的5亿元到2017年的118亿元,雷甸镇规上工业产值一路上扬,这其中,杭资企业贡献大约超七成,演绎了跨区域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莫干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承接杭州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平台,产业逐步迈向高端化、国际化,目前该区共引进杭资企业6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200家。

钱塘江北岸的海宁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在实施“接沪融杭”战略中,从“鹃湖‘牵手’西湖”到“不是杭州、就在杭州”,通过交通与产业的融合,积极推进民生大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融杭范本。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已发展成本硕博层次齐全、生源结构国际化的办学格局;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内的名校已经入驻鹃湖。世界知名高等学府间所形成的“朋友圈”、所带来的信息技术、大健康、新材料“三驾马车”,将成为未来海宁产业升级的创新加速器,鹃湖之畔正在崛起一座集聚人才、教育、资本、环境的科技新城和创新高地。与此同时,海宁还在推进居民生活同城化,加大与沪杭的医保互联互通力度,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平台建设。目前,海宁5家县级医院与省城杭州的9家三甲医院合作办医。  

下篇 

融杭,开启黄山的追梦之旅

实践证明,伴随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网络化和相互渗透性在不断加强。跨界合作、经济互动是经济运行的新趋势新阶段,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加强彼此互动和协调,已是各地区各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都市圈”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形态,对于促进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增强区域整体综合竞争力、提升区域城市发展品质等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杭州都市圈第9次市长联席会议上,越来越多的与会代表形成了共识:当前,区域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向以“都市圈”为模式的区域竞争转型,城市发展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诸侯经济”正逐渐被城市联盟体所取代,都市圈建设不仅实现了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精准对接,也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动力源。

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副主任、杭州市发改委党委委员、稽查特派员江小军表示,杭州都市圈组建以来,各城市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进融合发展,经过10年的融合,逐渐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10年间,都市圈发展协调会每年都确定实施30多项跨区域合作项目,目前累计启动完成280多项,都市圈生产总值由2006年7224亿元跃升为2017年244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42.3∶54.5,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工业转型的重要支撑;综合交通一体化不断“升级改版”,编制完成了《杭州都市圈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杭、湖、嘉、绍基本形成了“高铁半小时交通圈”和“高速一小时交通圈”;共建共享机制日益完善,区域环境共保及医疗、教育、创业、人才等领域合作正在积极推进,都市圈已成为浙江省经济较具活力的区块,综合竞争力全国先进。

作为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杭州都市圈经过10余年的建设,成绩斐然。如今,扩容后的杭州都市圈正期待着开启新的黄金十年。黄山作为浙江省外少有城市,在融杭的发展中究竟应该怎么做?

在都市圈第9次市长联席会上,市长孔晓宏清晰地阐明了黄山的融杭构想:“携手共建大湾区,同绘美丽都市圈”,共绘同心圆,推动规划无缝对接;共奏发展曲,推动产业联动协作;共享新福祉,推动服务共建互惠;共创新未来,推动合作常态长效。加入杭州都市圈”,既是黄山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同时也为都市圈区块链的拓展、生态链的优化、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黄山作为一个新加入的成员,融杭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可以先从这些节点县市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亲眼目睹、深入采访过各市融杭发展历程,陈昌旭深有感触地建议道。

对照都市圈内的节点县市,黄山市的差距显而易见:经济总量偏小,项目总体规模不大,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还未有效破解,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运用新发展理念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庸懒散拖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全市上下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方向,着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以新理念新坐标新视野推动工作,扎实苦干,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融杭之路。

为推进融杭进程,市委市政府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在规划编制衔接、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共治等10个方面确定了融杭基本框架,谋划打造都市圈的生态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绿色产业新地、健康宜居样板、西进南拓战略支点。

在此次杭黄两市工作交流会上,杭州市人民政府与黄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合作协议》;9个相关部门也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典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样板迈出了坚实步伐。

任泽锋在会上指出,在“1+9”协议基础上,黄山期待与杭州在推进生态环境共治、交通互联互通、旅游深度合作、产业联动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希望双方携起手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努力奔跑,朝着共同发展的目标追梦、圆梦,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贡献。

融杭的大幕已经开启。黄山,将以怎样的胸怀和气魄,在融入杭州都市圈的进程中,去刷新改革的速度与力度,开拓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时代呼唤每个黄山人作出深度思考,实践期待每个黄山人交出精彩答卷!

来源:黄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