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匠人】十年磨砺,他让濒临失绝的徽州漆器工艺再次复兴

焦点黄山 2018-12-06 09:25:5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徽州匠人】十年磨砺,他让濒临失绝的徽州漆器工艺再次复兴

漆器,起源于中国

却兴盛于日本

收藏圈中一度流行着

“买较好的漆器要去日本”的说法

在徽州,却有一位固执的匠人

要复兴濒临失绝的犀皮漆工艺

做出世界较好的漆器

他就是——徽州漆艺大师甘而可

犀皮漆

是徽州当地较具特色的传统工艺

也称菠萝漆

南宋时期

犀皮漆器就作为贡品,为皇家御用

平常人家一件难求

各代工匠更是将其复杂的制作工艺

视为不传秘法

好的东西从头到尾

每一个步骤都要优质

这是甘而可的信念

要做就要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

排名前列步——制模

漆器以木胎、陶胎为主

为了让胎骨坚固

一般选用老楠木或者老银杏木较佳

细腻坚固,不易变形

得益于10年木工的经验

甘而可做起木模来得心应手

他能把碗的木胎打磨到像纸片一样薄

而且碗口的大小、高度几乎没有误差

第二步——裱布批灰

胎形做好以后要裱上夏布

再刷上生漆和古瓦灰制成的漆灰

由于漆的黏合性

夏布会变得很服帖

一天之后趁漆将干未干时

再让夏布进一步压实

批灰则要把夏布的孔全部填平

这道工序

是“层层裱布,层层批灰”

每当批灰一次后

就要把胎体放入温暖湿润的阴房

等它阴干后再重复进行这道工序

时间长达几个月

第三步——打埝

在胎骨上制作出的凹凸纹理

叫做“埝”

埝的高低、形状、走势

都决定了最后所呈现出的花纹

这也是犀皮漆不刻、不画、不描

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所在

这一个动作看似轻松

却将很多犀皮漆学匠拒之门外

等埝完全干透

就可以刷上不同颜色的色漆

反复涂刷15次

漆层也只有1毫米厚

漆需要反复涂40遍

每刷一遍需要阴干才能继续下一次

第四步——打磨

打磨是最考验人的一步

四层漆加起来

也只勉强够一张纸的厚度

打磨过头,犀皮漆的纹理就没有了

等于一件废品

在打磨的最后阶段

就是需要在这毫厘之间反复摩挲

甘而可淡然表情的背后

是14年的心血与磨练

第五步——抛光

漆器制作的最后步骤

是要在漆面进行抛光或退光的处理

甘而可坚持用手代替工具

进行最后的抛光

甘而可追求漆面光亮照人

又不可以有任何划痕

这种光亮感

在之前的漆器中从未有过

从反复尝试到恢复犀皮漆工艺

再到做出排名前列件满意的作品

甘而可用了10年的时间

2011年,他制作的犀皮漆器作品

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故宫收藏的甘而可作品《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

甘而可喜欢将他的人生哲学

放到制作漆器的过程中

这让他每日的手工劳作

仿佛也多了一份自我禅修的味道

他看中做事做人的“度”

也看中“温润如玉”的信条

【徽州匠人

【徽州匠人】以介绍徽州当代知名的手工艺大师为内容,通过解读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大师的理念,为读者展现徽州当代器物之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