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克难攻坚、奋勇争先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黄山“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让我们倍感温暖、倍感光荣,备受鼓舞、备受激励。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开展“十大行动”,扎实实施“四千工程”,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9%、居全省前列。我市在2021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位居第4,稳增长贡献单项考核位居第4,受到省政府表扬奖励。
这一年,我们扬优展长、乘势而上,迎来了“大黄山”建设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召开系列会议研究“大黄山”建设,为我们锚定了坐标、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为黄山崛起赶超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目前,已初步完成发展路径研究和规划编制,与池宣宜三市共同发布“大黄山”宣言,建立“大黄山”重大项目库,“大黄山”建设全面拉开序幕、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这一年,我们展示世界名城的自信担当,成为了大国外交的重要舞台。李克强总理在我市与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是黄山市有史以来承办的最高层级外事活动;今年3、4月,外交部在我市举办三个阶段74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屯溪倡议”载入外交史册。由春及冬,从外长的会客厅,到总理的圆桌会,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黄山“国际会客厅”,我市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美窗口。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打赢了历经艰辛的几场硬仗。新冠疫情反复延宕,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全市上下日夜坚守、不畏艰险,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面对有气象记录以来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旱情,我们千方百计保饮水保供水、控火源防火险,打赢了抗旱救灾主动战、森林防灭火保卫战。
这一年,我们抢上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构建了日趋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昌景黄高铁安徽段建设完工,池黄高铁加快建设;德上高速池祁段、黄千高速建成通车,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项目获批,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4;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里庄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开工建设。
这一年,我们创新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五微”模式,打造了乡村振兴的安徽样板。“五微”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在2021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名列第3。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信访工作评议考核位居全省第1;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夺取了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黄山战场”全胜完胜。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办成了一批群众点赞的好事实事。投入约30亿元,组织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暖民心行动社情民意调查综合排名全省第1,其中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等5项行动满意度全省第1,典型经验全省推广。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市场、保主体、促发展,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稳经济“40条”和接续措施“16条”等系列政策举措。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创新举办新安茶会,选派1003名驻企服务专员联系包保1690家重点企业(项目),解决问题诉求1.24万个;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3.62亿元,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超23亿元,为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企业节约成本12.5亿元,免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5785.58万元,暂退(缓交)120家旅行社质保金827万元;全年新增贷款超200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55亿元,有效稳住了市场主体、提振了企业信心。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00亿元,“五未”土地处置4984亩,富乐新能源、中创精密制造、百诺佳等10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望丰EOD、云谷索道下半段、益诺思生物医药研发等20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域见未来国际旅游度假区、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元气森林智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新签内资项目超5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0个,到位内资420亿元。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54.18亿元。
二是坚持不懈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全域推进茶园绿色防控,茶叶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46亿元,分别增长4.7%和7%,7家企业入选中国茶企百强,5个区县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黄山毛峰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黄山区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强英鸭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畜牧龙头企业。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宜机化改造1万亩,整治撂荒地1.8万亩,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2550亩。1—11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5.5亿元、增长21.5%。开展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新增规上企业51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预计战新产业产值增长4%。永新股份、天马新材料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实现我市中国专利奖零的突破,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14家。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居全国第3、全省第1。歙县经开区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推进三产“锻长补短”行动,黄山软件园一期、中安科创城一期竣工,省级文旅战新基地年度考核实现争先进位,未来科技城入选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放商贸消费券2200万元、带动消费超4亿元,新增限上商贸单位70余家、安徽老字号17个。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四季黄山”主题推介、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黄山旅游节等活动,“大黄山”文旅频道开播上线,以歙县高考延考有效处置为重要情节背景的电视剧《大考》发行至191个国家及地区,屯溪河街建成开街,全市旅游接待量5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0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7%、77.3%。我市入选“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旅游城市、再次获评中国摄影之乡,黟县蝉联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祁门县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8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旅游”优选名录,获批发布“民宿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技术规范”等3项省级标准。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4年位居中国旅游集团20强。
三是不遗余力促改革、扩开放、优环境,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两全两窗两公布”,建成政策超市2.0版,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件事”服务闭环做法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国首创不动产“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创优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事项走在全省前列,连续三年在省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中位居第1。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1—11月新增市场主体1.91万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零基预算改革全面实施。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属企业加快重组整合。新增首发上市在审企业2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全年直接融资53.17亿元。成功举办长三角资本市场30人论坛黄山峰会和“迎客松”资本项目上海对接会,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落户黄山。开通黄山—宁波海铁联运双向通道,屯溪国际机场海关监管场所建设通过省级验收,黄山口岸成为全省第二家具备国际货运业务功能的航空口岸,安徽自贸区黄山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一带一路”贸易扩展到62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36%,与RCEP成员国贸易突破2亿美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0%。
四是持之以恒强建管、提能级、促融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推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三年行动,完成350个项目点建设。制定“席地而坐”地方标准,新增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7个,建成城市“徽客厅”36个。加装遮阳(雨)棚185个,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3万个,“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修复改造城市雨污管网29.41公里,新建污水管网14.87公里,全市45个城市内涝点全部完成整治。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成运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374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71套,改造老旧小区37个、农村危房279户。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成运行。建设旅游风景道450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109.2公里、安防工程475.1公里、危桥改造38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达到5A水平,我市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黄山区获评全国示范县。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40个,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94个,黟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五是锲而不舍严保护、重传承、促转化,特色优势日益彰显。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街口断面水质连续11年优于补偿考核标准,“生态美”超市垃圾兑换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新安江(黄山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系全省唯一,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荣获亚行2021年度中国最佳表现贷款项目奖。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1—11月环境空气质量居全国第4,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我市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祁门县、歙县、徽州区跻身“中国天然氧吧”。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清除枯病死松树64.8万株,2022年秋普枯病死松树数量同比下降14%。黄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满意”评级。歙县入选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江南林交所获批更名为省生态产品交易所。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中国传统村落39个、总数达310个、居全国地级市第2,入选首批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系全省唯一。成功举办创意黄山发展大会暨徽派古建产业大会,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主体封顶,新安医学展示馆建成开放,建成市级徽厨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1—11月徽派古建产业总产值增长43.8%。
六是倾心倾力办实事、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财政衔接资金4.22亿元、实施项目560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224元、增长13.3%。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三公里”就业圈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01亿元、特困供养资金8151.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832.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555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67.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59.4万元、高龄津贴3300万元。建成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142个,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68个、居全省第1。成功举办首届“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引进高层次人才120名。新改扩建公办学校6所、幼儿园18所,黟县在全省率先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获评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市人民医院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合作共建的军民融合医联体、市口腔医院挂牌成立,我市入选2021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系全省唯一,休宁县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县,市卫健委获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先进集体。成功举办全国竞走大奖赛等重大赛事70场,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52个,我市健儿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分别摘得金牌22.2枚、15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连续19年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系全省唯一。建成运行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完成33处隐患点工程治理。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评全国优秀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获评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突出贡献集体。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功承办“墨子杯”全国兵棋推演总决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后备力量建设、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人民防空工作持续加强,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哲学社会科学、广播电视、文学艺术、档案方志、统计、科协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是驰而不息转作风、严法治、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执行每周日晚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度,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立常态化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小快灵”立法经验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肯定、入选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依法推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我市在2021年度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位居第1。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聚焦聚力“一改两为”,扎实开展“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深化政务公开,12345热线办理有效群众诉求48.13万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监管,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生态不断优化。
各位代表!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全市人民,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央、省驻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黄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质效有待提高,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多,文旅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创新资源不足、能力偏弱,缺乏产业类特别是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新兴产业起势但未成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市能级还需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不足,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还不高。民生领域短板还需加快补齐,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难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部门和干部存在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的能力不够强,实干担当精神、奋勇争先意识不足,“虚、躲、冷、粗、假”等顽瘴痼疾仍未得到根除,少数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023年主要工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动“大黄山”建设破题开篇之年。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努力创造更加出色出彩出众的工作业绩。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按照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聚焦聚力“五个新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黄山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万元/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高质量完成耕地保护、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紧紧扭住产业这个兴市之要、富民之源 全面挺起支撑黄山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持续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推动“大黄山”建设破题开篇
紧扣“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三个关键词,围绕“休闲度假”和“旅游目的地”,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烟雨徽州、都市乡村特色,加快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大黄山”、高端人才汇聚的“大黄山”和高端产业集聚的“大黄山”,建设创业型城市样板。
高定位规划“大黄山”建设。以高品质规划为引领,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平衡发展路径,构建高品质产品、高质量产业、高水平传播话语、高标准城市管理服务、高素质人才保障、高能级金融支持“六大体系”。以黄山为纵坐标、新安江为横坐标,大力发展“山、水、村、夜”四大经济,着力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加快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产品向旅游产业转变。
高起点建设“一村”“一城”“一带”。深化“村落徽州”建设,通过内涵深化、整合优化、做优配套,积极招引知名企业入驻第二总部、第二办公地,规划建设设计产业村落、基金行业村落、艺术创造村落等实体基地,吸引汇聚更多高端人才入驻,打造人才群落、产业聚落。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区域沿江村落开发,构建会议设施、原乡村落、休闲农场、度假山庄于一体的产品体系,加快打造“大黄山”外交会客厅、会奖目的地。打造新安江经济带,按照“交旅融合、水岸融合、建运一体”的思路,开工建设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沿航道周边谋划建设一批文化生态村、产业聚集村,全力打造中国高端商务航道,推动高端服务业态集聚落地。
高品质打造业态产品。开展皖美旅游行动,深化交通强国建设皖南交旅融合发展试点,推动新安江山水画廊等5A级景区和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徽州区大灵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域见未来国际旅游度假区、东黄山国际小镇、云谷索道下半段等重点项目建设。丰富屯溪河街、老街、黎阳in巷等街区多元业态,大力发展摄影写生、非遗演艺、森林疗浴、户外运动等业态,积极培育新安康养、研学修学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新模式,持续打响“新安月夜”品牌,推出更多黄山好物、徽州手信。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加快文创小镇、徽艺小镇建设,确保全年新签数字创意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到位资金超15亿元,数字创意产业营收和规上企业数量均增长10%以上。
高水平打响城市品牌。坚持从世界的维度打响“大黄山”品牌、以客户的视角传播“大黄山”故事,针对现代人心灵需求和新媒体时代营销特点,深入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传播计划,开展杭州亚运会联动促销,办好黄山文化旅游节、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中国非遗大展等活动,打造“吾心安处是黄山”文旅新品牌形象,让旅游市场重新火起来、旺起来,确保全年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和25%。
高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确保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徽州民宿、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网红经济、影视拍摄、工业旅游以及专业设计、创业空间服务、新技术研发、数字制造等高端服务业业态,积极发展艺术品创作交易产业。建成黄山软件园二期,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提速黄山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培育10家以上专业会展和配套服务企业,吸引更多展会、赛会、论坛、首秀、创意节、电影节等落户黄山,加快打造国际会奖之都。加快发展医美、干细胞治疗、先进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高端体检、高端医疗、术后康养、健康管理、心灵抚慰等业态,确保生命健康产业企业数量和产值均增长20%以上。提升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发展水平,完善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开工建设红旗水库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力促屯溪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落地实施。建设三江口城市核心商圈、高铁CBD等时尚地标街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促进消费加快回暖、全面复苏。聚焦旅游、体育、医疗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紧盯境外重点目标企业,力争在外资引进上实现突破。
高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做好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和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实施徽剧振兴工程,办好第三届徽学大会。深入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系统开发中医药健康、旅居式养老、医养结合旅游和乡村康养等产品,定期举办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建成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堂和学部委员研修基地、省新安医学研究院、王琦书院黄山分院等项目建设,让新安医学更多惠及百姓,让“南新安”的品牌更响更亮。大力发展徽派古建产业,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加快建设徽派古建产业园和古建交易市场,精心建设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徽派古建展示园”,继续举办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确保徽派古建产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徽菜产业,持续实施“皖美好味道·徽菜行天下”行动,成功申报徽州臭鳜鱼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办好徽菜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建设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世界美食之都”。
(二)大力发展制造业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3115”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企业提质降本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下足功夫、只争朝夕、想尽办法招引好项目大项目,确保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3%。
提升发展质量。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0个以上,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6家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0家以上。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进智能制造、新安医药、智慧旅游等行业级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打造企业级平台,深化与“羚羊”综合服务平台合作,赋能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引导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新认定“安徽工业精品”、省级新产品10个以上。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推进企业上市“五年三番”专项行动,加快芯微电子、新远科技、善孚科技、昌辉股份、谷捷股份、屯溪阀门等企业上市进程,确保新增首发上市、申报在审、辅导备案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家以上,全年直接融资超50亿元。
扩大发展总量。实施新兴产业攻坚专项行动,推进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绿色食品加工3个产业向200亿元产业集群迈进。开工建设小罐茶二期、元气森林智慧工厂、谷捷三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农夫山泉、益诺思生物医药研发、歙县光电产业园、徽州区特种树脂产业园等项目,确保圣戈班胶粘剂、科润智控等项目竣工,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5%。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推动经营主体“小升规”“个转企”,全年新增入规企业5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通过托管等方式优化整合和扩区建设,确保全市开发区企业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加大“标准地”改革力度,确保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比例不低于90%,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位来黄投资的企业都能享受到高效便利的服务。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以更大力度促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深化“链长制”,强化市县区产业专班联动,建立重大产业项目联审和项目线索流转机制,建成“投资黄山”数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全面推行城市合伙人制度。深化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高校院所合作,办好创意黄山发展大会、黄山—中国企投家年会,用好展会、论坛、联盟等平台,力促复星复游城、中化膜智能生产基地、上海谊众一类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超170个,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分级分层调度、周六要素会商等机制,加快池黄高铁、G56高速杞梓里互通立交、S42高速祁门西互通立交、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等项目建设,开工里庄抽水蓄能电站、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市域旅游铁路T1线一期、歙县长陔岭隧道、S477黟县碧阳至祁门金字牌公路等重点项目200个,竣工市资源循环利用设施、池黄高铁黄山太平站及配套工程一期、金桥22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项目100个,积极推进屯溪国际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加大中央预算内项目、专项债券申报力度,全面提升项目谋划编制水平。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用足用好新型政银担、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超150亿元、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50亿元。推进以“五未”土地处置为抓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监管,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大力度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打造黄山政务升级版,落实“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和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加大财源培植力度,深化土地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动市以下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完成市属企业整合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支持开展面向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微改革”,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红利。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视同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平等待遇。常态化举办新安茶会,推深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完善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工作机制,确保履约兑现率、政策知晓率、问题解决率均达到97%以上,第三方调查市场主体满意度高于95%,登记财产、企业开办注销等16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长三角结对城市和机构务实合作,抓好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新安江—千岛湖”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协同推进上海皖南农场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湾谷斐迪园运营孵化成效,争取建设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确保全年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提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级,推动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速度”和“温度”。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友好景区的务实合作,办好首届RCEP地方政府合作黄山论坛,参与制定《旅游目的地践行可持续旅游基本原则的最佳实践》国际标准,加快打造服务外交外事活动基地、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基地、对外人文交流交往基地和国际户外运动之城。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参与万企百团出海行动,组团赴境外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产业对接、商贸合作、旅游营销、人文交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支持外资企业在黄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建好安徽自贸区黄山联动创新区,提升徽州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综合服务能力,推动“黄山—中欧”专列扩容增效,恢复国际航线航班,实现国际货运业务零的突破。确保全年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8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1%、15%,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
(五)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开展“海聚英才·揭榜挂帅”、聘请“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活动,推进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工作,推动黄山籍人才回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团队5个。办好第二届“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推进技工强市建设,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新增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发挥复旦—黄山高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平台作用,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人才服务共建共享、人才政策叠加互认,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加强科创载体建设。建立科技情报员、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专员”制度,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建设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建设黄山“院士之家”,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全年新认定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新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深化与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组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争取建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黄山市子基金。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45家、备案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8件。
牢牢把握民生这个执政之基、为政之本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开展“五微”行动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计划、万企兴万村和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打造徽风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国样板,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撂荒地整治利用和找回流失耕地工作,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5万亩,实施“小田变大田”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5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8亿斤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招引力度,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持续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等区域公用品牌,确保乡村全产业链总产值超960亿元。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深入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推进“三化”茶园和亚行绿色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全年茶叶产量4.7万吨、一产产值超49亿元。发展油茶、黄山贡菊、干鲜果、食用菌、皖南花猪、黄山中蜂等特色种养业,推动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均增长10%以上。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6%。推进机械强农,新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69%。
推动农村宜居宜业。加强乡村原生态保护和乡村建设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685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新建省级中心村32个。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确保建制村公交化通达率达70%,全面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组织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投资1.86亿元实施30个乡镇、覆盖47个行政村的农村供水和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实施黄山堨坝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彻底解决极端气候下农村饮水难问题。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大力度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000人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业生产“大托管”面积达5万亩、家庭农场达2300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获批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总结并继续探索乡村运营机制试点,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33%,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以“席地而坐”标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400个项目点建设。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补短板一期工程。改造老旧小区48个,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346套、基本建成425套。新建改造口袋公园和街头游园8个,打造城市“徽客厅”30个。提升改造便民服务设施,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优化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增停车泊位2.2万个以上。推进市政雨污管网建设改造,启动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迁建和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及资源化利用基地项目。完成中心城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天然气县县通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市区累计达标片区面积占比达37%以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新黄山人住房计划,盘活城市存量住房,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塑造地域特色风貌,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542个村庄规划编制。启动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有序实施县域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城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支持休宁县、祁门县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化拓展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确保我市和歙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休宁县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八)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将黄山打造成“两山”理念重要实践地。
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实施试验区建设五大行动,确保街口断面出境水质继续优于补偿考核要求。推进望丰EOD等项目和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开工建设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巩固农药集中配送成果,深化“减肥降药”和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行动,继续实施氮磷养分生态拦截工程,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8%、93%。完善流域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资金、产业、人才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将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打造成“绿色达沃斯”。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确保生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面做好“五控”工作,保持秸秆焚烧卫星遥感“零火点”。加强太平湖、阊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抓好固废危废环境监管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贮转运点建设,提升化学品风险管控水平。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坚决守护黄山松安全。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支持黄山风景区争创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争取在全省率先建立“GEP+GDP”双重考核。深化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将排污权交易拓展至大气污染物,积极申建全省农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加快把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打造成长三角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因时因势优化新冠疫情防治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防治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动疫防转段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精心组织暖民心行动,确保走在全省前列。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创业黄山行动”,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鼓励引导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等人员参保。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保护力度,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支持黄山学院建设黄山大学,支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黄山分中心建设,推进“无梗城市”建设和“消结”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黄山。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15分钟健身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法治黄山。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灾防治、消防、气象、地震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成运行市传染病医院、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分院。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跻身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化拓展“作退一步想”德治品牌,开展信访重点事项“百案攻坚”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真正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充分挖掘徽文化优秀因子,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素养。深化全域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各位代表!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全市政府系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全面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决策力公信力,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永葆忠诚之心,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要永葆法治之心,依法行政重规范。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加强与政协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全面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要永葆担当之心,真抓实干树新风。强化争先意识,涵养实干精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强化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深入践行“一改两为”,努力锻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黄山战队”。
要永葆敬畏之心,清正廉洁守规矩。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打赢政府系统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
各位代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起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黄山篇章!
来源:黄山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