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控规公示,规划面积5667.75 亩

焦点黄山 2020-06-09 12:02:3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0年6月9日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茅山单元(XB08)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公告。

摘要:2020年6月9日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茅山单元(XB08)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公告。XB08控规单元东至迎宾大道,南至商山路,西至宾虹路高速,北至迎宾大道,规划面积377.85公顷(5667.75 亩)。规划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突出“产、城、绿”的相互融合,注重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渗透协调的同时,挖掘提升建设用地价值,构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的现代服务业新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一带两片”。规划用地以产业用地为主,适当考虑部分兼容用地,满足弹性开发的续期。规划区土地使用性质划分至中类。居住用地(R)总用地面积约55公顷,主要位于商山生活片区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面积约18公顷,主要分布于文创小镇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面积约104公顷,主要分布于上庄路和龙山湖北路周边;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总用地面积约40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G)总用地面积约26公顷。

为推进黄山市中心城区西部片区发展,确保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18年修改)》、《黄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等相关法律规划、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划。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茅山单元( XB08)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位分析图)

(用地布局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道路断面规划图)

(社区公共设施布局图)

(街区划分及容量)

(配套设施规划图)

一、规划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黄山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18年修改)》、《黄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4-2030)》、各类专项规划、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法规规范。

二、规划范围

XB08控规单元东至迎宾大道,南至商山路,西至宾虹路高速,北至迎宾大道,规划面积377.85公顷;

三、发展目标

规划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突出“产、城、绿”的相互融合,注重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渗透协调的同时,挖掘提升建设用地价值,构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的现代服务业新区。

四、功能定位

延续园区总体规划定位,结合落实细化的要求,确定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黄山市徽文化产业化的服务与展示区;智慧产业的培育与服务研发基地;中心城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五、空间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心一带两片”。

一心:西部的山体生态核心,也是整个产业园生态核心的一部分;

一带:由生态核心引出的开放空间带,联系主要城市功能片区;

两片:北侧的文创小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南侧商山生活片区以住宅、商业服务为主。

六、用地布局

根据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的特点,规划用地以产业用地为主,适当考虑部分兼容用地,满足弹性开发的续期。规划区土地使用性质划分至中类。

居住用地(R)总用地面积约55公顷,主要位于商山生活片区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面积约18公顷,主要分布于文创小镇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面积约104公顷,主要分布于上庄路和龙山湖北路周边;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总用地面积约40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G)总用地面积约26公顷。(详见附表)

七、道路系统

规划形成环状的主干道体系,次干道上庄路、凤起东路是主要的内部联系通道,支路网体系由龙山湖北路、区间路、规划路构成。

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规定,结合本规划低密度、低强度开发的特点,路网密度适当降低,道路网规划指标如表:

八、规划控制与引导

1、总体框架

1) 城市设计控制目标

突出产业地块、城市开发地块与生态山林的相互融合,严格避免开发建设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对规划区的整体建设风貌予以控制,保持整体徽州文化的底蕴,并突出新兴产业园区的现代化与活力,打造园区形象;强化规划区公共空间活力,结合功能开发,提升园区整体环境品质。

2) 城市设计控制框架

城市设计控制范围:由于本规划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相互渗透,因此城市设计将非建设用地也纳入设计范围整体考虑。开发建设地块主要进行建筑与公共空间控制与引导,非建设用地主要进行景观、慢行交通体系的引导。

核心开放空间带:规划在核心区域结合原有的自然山林塑造区域生态及景观核心空间带,严格控制周边建设用地的用地边界,并对开发强度与高度予以控制。

核心生态空间节点:各个片区内部形成公共空间核心,主要包括文创小镇及商山片区的核心绿地,其建设应结合原有地形地貌,严格控制建设量。且应留出与核心开放空间带的公共空间走廊。

主要界面:规划区的主要形象界面沿迎宾大道展开。迎宾大道以城市连续界面为主,突出文创小镇和香茗剧场两大节点。

特色风貌区:规划区内文创小镇是产业园区主要的产业功能集聚区和形象所在,文创小镇突出徽州文化底蕴,以新徽派风貌为主。

3) 重点控制区域

为突出产业园与自然生态的相互渗透的特色,对核心生态开放空间带周边的建设用地予以重点控制。主要控制内容为建筑体量、高度、强度、出入口位置,并对建筑界面、公共空间位置与形式等予以引导。

2、建筑色彩和风格引导

落实细化《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4-2030)》,区内主要形成“新而徽建筑风格”和“徽而新建筑风格”。

3、开发强度控制

从本单元整体控制目标出发,综合考虑用地功能、交通、环境等因素,以容积率、建筑高度作为主要的控制指标。区内的地块开发强度容积率不得超过1.5,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5米。

1) 开发强度控制

开发强度根据用地性质,以及机场高度控制、环境保护需求等方面因素,分为五个等级:

保护开发:基本为道路广场用地、绿地等,容积率在0.1以下。

低强度开发:山林周边环境敏感区,以产业用地为主,容积率在0.5-0.8(包含0.8)。

中低强度开发:基本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科研办公等功能为主,容积率在0.8-1.0以下(包含1.0)

中强度开发:基本为商务办公用地及商住混合用地,容积率在1.0-1.2以下(包含1.2)

中高强度开发:基本为多层、小高层为主的居住区,容积率在1.2-1.5以下(包含1.5)

2) 建设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分为三个等级,整体高度控制严格按照机场高度控制要求,整体控制在40m以下,较高不超过45m。其中:

山林周边的环境敏感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集中建设的产业用地以多层为主,建筑高度不超过35米,沿商山路、迎宾大道局部居住用地和商务办公用地允许设置小高层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下。

公示时间:

30天(2020年6月9日-7月9日)

公示方式: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栏和网站

反馈方式:

公示期间若有意见或建议请以书面、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反馈至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书面意见、电子邮件请注明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

来信请寄:黄山市屯溪区长干东路203号      联系人:方先生

联系电话:0559-2355478         电子邮箱:332909502@qq.com

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6月9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