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教育强市!黄山拟投入21亿余元,提升幼小及初中办学能力!

焦点黄山 2022-03-02 09:43:0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月28日,黄山市发改委等发布《黄山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送审稿)。该规划称,黄山市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领域还有不少弱项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优质资源总体供给不足。

导读:2月28日,黄山市发改委等发布《黄山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送审稿)。该规划称,黄山市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领域还有不少弱项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优质资源总体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还停留在兜底线和保基本为主,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中高端服务尚未形成。规划就十四五期间提升这方面设施等作出安排,干货满满。

这里摘选该规划(送审稿)部分内容,今天的是教育部分提升内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黄山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其中,计划投入3.36亿元新、改扩建20所幼儿园。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计划投入12亿元新、改扩建42所中小学校,建设面积达22.11万平方米;计划投入2.93亿元改扩建4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面积达3.14万平方米;计划投入3.2亿元改扩建2所中职学校,建设面积达8.2万平方米。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学前教育项目,着力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开展普惠园申办鼓励行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按期实现看护点、“无证园”清零。落实国家和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效益,统筹推进市级幼儿园以集团化形式合作办园,复制推广先进管理经验、教学方法,让优质资源扩散辐射、联动共享,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支持引导各地创建高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适应人口动态发展趋势,大力改善中心城区办学条件,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探索建立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全县域覆盖。推动特殊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推动高中教育扩优提质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做好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分配工作。办好屯溪一中等省级示范高中,打造黄山教育品牌。鼓励普通高中创建特色学校,建设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办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分类达标和示范建设,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落实“1+X”证书制度。办好黄山炎培职业学校等4所重点中职学校,加大办学布局调整力度,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组建职教集团(联盟),参与构建长三角职教共同体。大力发展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积极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精细化工、绿色软包装、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信息软件、旅游、学前教育、养老等领域专业发展。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流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共赢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黄山学院硕士单位建设,支持黄山学院升格为黄山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优质教育开放共享合作机制,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在我市开办远程教育教学点,深入推进杭黄两市校际、校地、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率先在师资培训、教育“名师工作室”、研学领域深化合作。

打造适应终身教育学习转换通道,探索各类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终身教育资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线上服务平台,持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建设“书香黄山”。

注:《黄山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送审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2年3月6日。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向黄山市发改委反映,反映方式为来人或署名来信(包括电子信函),对匿名方式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主办科室:黄山市发展改革委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科。邮政地址:黄山市委市政府大楼四楼401办公室,邮政编码:245000,联系电话:0559-2355361;电子邮箱:hssfgw401@163.com

来源:新安眼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